绿袖子

Summer wheels your sleeves
告别春天的绿袖子,重新开始……

用一个月的时间,发现你人生下一站的未知和希望

Gap Year(间隔年)的概念,现在是越来越火了。找不到未来方向,不想早早踏入职场的大学生,选择一年的时间来看看世界,了解自己;工作多年,不愿在日复一日的枯燥工作中迷失的职场人,选择一年的时间来找回初心。

羡慕那些勇敢的Gaper的同时,我们也烦恼着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牵绊,让自己无法抛开一切追寻心之所向,毕竟从自己的生活圈里「消失」一年,也着实是一件奢侈的事儿。

但有那么一群机智的人,没有盲目地放弃学业或工作,而是选择每年用一次月的时间,不是走马观花地「路过」世界,而是选择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,换一个身份,做一次当地人。一个月的时间不长,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寒假或暑假,对于白领而言不过几周年假;一个月的时间也不短,足够走遍城市的大街小巷,认识三五个当地好友,习得一口标准的当地口音。

最近,我们找了一些有过「间隔月」经验的人,让他们告诉你,为什么这辈子至少要有一次「间隔月」的体验。

 一 

等我老后,也想这样生活

讲述人:Alice 

目的地:英国牛津

第一年工作,我利用年假加上法定假期,拼拼凑凑出一个月的时间,去了我心仪已久的牛津。在那里,我遇到了一位特别的同学 Niclas,他今年70岁。说他「特别」,他肯定会不乐意。但我绝无他心,只是想由衷地感谢他,因为他,我看到了生命更多的可能性。

Niclas来自德国,我来牛津的时候,他已经在这儿呆了两个月了。两个月时间,他在牛津的校区学习英文,Level升了一个级别,对他这个岁数来说,的确不太容易。

开始的时候我非常不解,这么大年纪了,这么费劲跑到别的国家来学语言到底图什么呢?后来我才从老人的口中知道:他学英语是为了到世界上的贫困地区,帮助那里的人做一些基础教育。

他只身去过缅甸、老挝……许多亚洲国家,他说他爱那里的人民,也爱那里的风光。我邀请他以后来中国,他说好。

我们互相加了Facebook,回国后仍然联系。后来土耳其发生军变的时候他正在那儿,我很担心,就私信他:这么危险,你还呆在那儿?快点回家吧!

他回复我,说:小姑娘,我已经活到这个年纪了,不会有什么损失的,我真正想的就是在我还能做一些什么的时候,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些。

我无意去评价任何人的生活,但比起国内许多老年人,为孩子而活,为孙子孙女而活,我更想我能多为自己而活。

在70岁的时候,还有体力、胆识、自信,去到一个陌生的国家,学一门陌生的语言,永远保持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对生活的热情。

  二  

从小体育不及格,也能玩转冲浪

讲述人:Cindy

目的地:澳洲悉尼

高考后的那个暑假,我听从父母的安排到海外游学一个月,初衷是为了提高一下英语。可能是天意,一向是乖乖女的我,室友却居然是一个喜欢刺激的登山爱好者。而这个挪威女生 Alice,也彻底让我放飞了自己。

Alice 跟我一样大,18岁,但比起我是第一次出国,她已经去过5个国家,16岁的时候还去北京学过一个月中文!在悉尼校区,她比我早到一个星期,但俨然一副“老司机”的样子。

有一天,她邀请我去冲浪,一开始我是拒绝的,虽然冲浪看起来很酷,但对于我这种小脑发育不健全的人,真的太难了。她看着我,说了一句话,让我终生难忘:Cindy,你永远只知道羡慕别人。你喜欢的东西是羡慕不来的,只有你去做它才会变成你的。

这句话瞬间击中了我。后来,在一次次摔跤、喝海水之后,我带着一腿的淤青,终于体会到了双手双脚在浪尖飞翔的感觉!

现在回想起来,其实这件事不只是冲浪这么简单,更是让我明白:不要害怕尝试,自己喜欢的要学会自己争取。这对我进入大学之后的生活、学习,也有很大的帮助。

  三  

只有足够宁静,才能发现是生活的美

讲述人:Randy

目的地:意大利罗马

我在职场奋斗了十年,曾经有人问我,如果让你回到十年前,你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决定? 我想了想说:我会让自己的生活里充满更多的美,而这些想法在我从罗马回来之后变得如此清晰。

在罗马,我看到街边的艺术家,他们没有豪华的画架,没有配色齐全的画笔,有的只是简单几张纸,四五支笔,十几种颜色,默不作声在A4大小的纸上画着他们一抬头就能看的事物。

可能是一扇窗,一个房檐,一个教堂的圆顶,或者街角几个喝着咖啡,随意聊天的男女。他们的神情那么自然,仿佛对行人都不在意,只是享受自己眼中的这种美。
罗马有近700所教堂,每一座教堂都是一个博物馆。大家安静地走入,坐在里面,没有谈话,但是我相信每个走进教堂的人,内心都在进行着一场丰富的对话。

我在想:为什么罗马的教堂内部都这么美? 有壁画,有雕塑,有鲜花,有彩色的穹顶? 我的答案是:这里让人从内心感受到宁静,从宁静中发现和谐,在和谐中打开心智,从而领悟到这就是美,而美的终极是让我们更好的生活。

评论